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大湖效應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大湖效應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大湖效應的成因
以五大湖地區為例。在秋天到來時,五大湖區逐漸變冷,但冬季不會完全封凍。冬季氣團主要從西向東穿越北美洲。當陸地將夏季吸收的熱輻射掉,大陸氣團變得很冷,極地氣團南下到大陸上空,當氣團經過湖麵時,溫度極低的空氣與相對溫暖的水麵接觸,氣團下部溫度升高,水汽進入氣團。冷氣團下部是一層溫暖潮濕的大氣。寒冷、密度較大的冷氣團下沉,使暖空氣上升,溫度降低,水汽凝結,空氣不太穩定,雲開始形成,一般為層雲,層積雲或大片積雲。一般冷氣團在五大湖區上空行進一半時,就會形成雲,並隨氣流向東漂移。之後,大氣再次來到寒冷的大陸上空,與地麵的接觸減慢了大氣的移動,從湖麵飄過來的大氣不斷在沿岸聚集,暖氣團不斷上升,雲層加厚,開始降水,由於下層空氣溫度很低,水汽以雪的形式降落下來。
為什麽北美東部冬季經常有暴風雪,而中國冷而少雪?
綜合來說,因為水汽占優,大型冷空氣南下多,地勢平坦合理,則美國的暴風雪要比中國的多。但是對於中國,在東北和北部邊境,在合適情況下,也易形成暴風雪。中國冬季也有降雪,都集中在北方了,隻是近幾年頻數有所減少。對於冷而少雪的說法,對於南北方朋友而言,這個就不要太在意了。按物理性質區分,雲分有三種。水成雲(雲滴凝結成的水滴及過冷卻水滴組成),冰成雲(雲滴凝華的冰晶組成)以及混合雲(冰晶及過冷卻水滴組成)。其中水成雲形成降水,故不講述。冰成雲和混合雲則會產生降雪(混合雲也能降雨,視氣溫而定)。在冰成雲和混合雲內,雲滴在凝華形成冰晶後,在絕熱冷卻運動或者濕度增大的情況下,冰晶與過飽和水滴不斷產生凝結並增大,成為雪花。而暴風雪,簡單而言,則是在降雪的過程中,疊加強烈大風將地麵積雪吹卷起的影響。在在我國北方被稱為“白毛風”(例如近期狼圖騰電影內狼追馬的那一段大雪)可知,一般降雪的形成,需要的是:
①保證持續降雪的充足水汽
②高低空合適的配置溫度
③強烈的大氣垂直對流運動。而暴風雪等大型降雪的形成,還需要
④強烈的大氣底層水平梯度風的輸送
⑤合適的行星邊界層範圍(也就是下墊麵)
接下來就是中美兩者的對比。。。
①關於水汽:中國冬季降雪,中東部地區的水汽輸送基本來源自東部各沿海水汽,北方鋒麵和冷空氣夾帶的水汽南下較少,中國西部則基本靠鋒麵南下夾帶的水汽及本地大氣了。而美國東西靠海,南為墨西哥灣,北方還有五大湖,且離哈得遜灣的水平距離不遠,四周水汽十分充裕。
②關於高低空配置溫度:這個與西風運動影響下的溫度場有關。中國冬季西風波列的影響頻數和美國差不多,就切斷低渦和極渦南下次數美國略多。中國切斷低渦和極渦多影響中北和東北地區。總的來說美國溫度差異比中國大,但大不了多少。
③關於大氣垂直對流運動。這就和西風帶波動有關了,每一個周期的西風脊→槽的更替運動,都會帶來氣旋性運動的影響,例如中尺度的溫帶氣旋,例如更小尺度的冷鋒南下。氣旋性運動帶來較強的垂直運動,故一般中國和美國的降雪,都是冷鋒南下的鋒麵降雪,而少數則是低渦運動影響的對流性降雪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